1.文化素質(zhì)差
(1)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 。初中階段沒有經(jīng)過很好的學習 ,基礎知識差 ,考大學沒有希望,無路可走 ,才來到技校上學,希望能學到一技之長 ,將來能得到一份工作 ,找到一種謀生的手段 。
(2)是社會上的無業(yè)青年。因為沒有合適的生存方式 ,有的甚至在社會上待了多年,無路可走 ,萬般無奈 ,才返回學校 。這部分學生有的上過一兩年的初 中,有的甚至是小學畢業(yè) ,其文化基礎 知識極差 ,在數(shù)學課 的教學中有的學生甚 至連什么是整數(shù) 都不清楚 ,連1+1等于多少都不知道 .他們基本上屬于被社會所拋棄的人員 。這兩類人大多存在著學習障礙,他們的主要問題不是學 習方式的選擇 ,而是連最起碼的學習技能都不會。極差的文化素顧使得教師所教內(nèi)容學生不能很快接受 ,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,厭學心理嚴重 。
2.思想素質(zhì)差
技校生的年齡大致在 15—18歲 ,處于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期 ,其主要的特征是 :
(1)自尊心 、成人感增強。他們不喜歡別人過多過 問自己的事情 ,更不愿別人把意見強加在 自己身上 ,獨立意識增強 ,逆反心理嚴重 ,拒絕接受老師的教育 ,將老師的淳淳教誨當作嘮叨 ,把學校的規(guī)章制度誤作來 縛的“韁繩 ”,不服從學校的管理 ,違反校紀校規(guī)的行為時常 發(fā)生 。
(2)思想行為矛盾 。長期被冷落 ,受鄙視的處境使得學生灰心喪氣 ,情緒消極 ,行為散漫 ,缺乏上進心和求知欲 ,他們對理解與尊重的渴望與害怕被 人透視的不安交織在一體 :內(nèi)在的敏感和表面的冷漠交織在一體 。明明錯了,仍自以為是;即使意識刨自己錯了,仍固執(zhí)已見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