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、什么是禮儀
人有雙重屬性,有自然屬性,還有社會屬性,毫無疑問,禮儀學屬于社會科學,按照古希臘先哲亞里士多德的話來講,一個成年人不可能不和別人打交道,只不過他接觸的面,是廣還是窄而已,亞里士多德說過,一個人不跟別人打交道,他不是一個神就是一個獸,是人就要跟別人過招,所以我們還是把禮儀放在行為學里講更通俗一些。一般意義上講禮儀就是指禮節(jié)、儀式的統(tǒng)稱,具體地說就是人們在人際交往中,在一個相對穩(wěn)定的時期內(nèi),以一種約定俗成的方式或程序來處理人際關系的行為。
禮儀不僅是個人行為,也是社會各集團的行為, 政府的、外交的、商業(yè)的,教育的,宗教的,……禮儀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,其意義之重大可以上升到民族榮辱興衰的高度。中國是禮儀之邦,古代人們對禮儀重視的程度比今天有過之而無不及,春秋時期有個叫季康子的蔑視天子,“八佾舞于庭”,氣得孔老夫子大發(fā)雷霆,“是可忍孰不可忍!” 當然,古代的禮儀有他鮮明的時代性,許多禮節(jié)在我們今天看來,不僅是落后的甚至是腐朽的,比如女人裹腳,就是要求女子大門不出,二門不進,儒教當中的“三剛五常”中有“禮”,“三剛”沒什么大用了,五常還是不錯的。(仁義禮智信)都有用。有關禮儀的歷史發(fā)展問題 是有說不完的話的。(待續(xù)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