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對待孤獨癥兒童---唐山康復教育中心
唐山康復教育中心是原中殘聯(lián)主席鄧樸方同志提議,省、市政府共同投資建造的專門用于殘疾人康復教育、培訓的事業(yè)單位,原占地38畝,于1989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,建筑面積5571平方米,設有教學樓、食堂、浴室、學生實習基地等輔助建筑設施。中心的職能是:對唐山市學齡前各類殘疾兒童進行康復訓練,對各類殘疾成人進行職業(yè)技能培訓,負責各縣(市)區(qū)學齡前殘疾兒童康復訓練的師資指導及家長培訓。
對孩子應該采取什么態(tài)度,應該說沒有“一律應該怎樣怎樣的”統(tǒng)一答案,要具體情境具體分析,不同的孩子要區(qū)別對待。
首先,如果是典型的孤獨癥,和您早期教養(yǎng)是否正確就沒有關系,也就是說,不是因為您的教養(yǎng)不當才導致他孤獨癥;但是,如果是類似孤獨癥,早期教養(yǎng)不當?shù)脑蚓秃苊黠@,也就是說,類似孤獨癥的形成和早期教養(yǎng)不當有比較明顯的因果關系。不知道您的孩子是哪種情況。
應該對孩子和顏悅色,還是簡單強制,那要依孩子的情況而定。如果孩子理解程度差,聽不懂道理,那么,就不需要太多的講解道理,直接告訴他“怎么做”,就是最有效的。如果孩子理解能力較好,那么不但要告訴他怎么做,還要告訴他“為什么要這樣做”,那就不能用簡單的指令解決問題。
如果我們教的是公共場所的禁止性規(guī)則,比如,糾正“在馬路上孩子跑向開動的汽車”,那么就必須嚴厲、簡潔,嚇斥,甚至打手也可以的,大人的態(tài)度越是強烈,越是鮮明,懲罰越是明確,孩子越容易理解和糾正,但是,如果我們糾正的是其他問題,比如孩子晃動自己的手,可能這就不是最好的辦法了,晃動手這種自我刺激行為,一個是需要等待孩子大腦本身的發(fā)育,另外一個需要用有意義的行為替代它,還有需要自我意識的成長來自我糾正。簡單強制當時有效,不起根本作用。
如果從單一問題的解決看,比如只滿足于孩子當時聽話,追求當時能對指令做出正確的反映,那么就嚴厲些好,但是,如果從情感交流、情緒康復的角度看,父母和顏悅色可能就比聲嘶力竭要好。
總之,以什么態(tài)度對待孩子,要看孩子的理解程度,要看你要教孩子學習什么,要看當時的具體情境怎樣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只有一般規(guī)律,沒有不變的方法。
唐山康復教育中心,孤獨癥兒童的福音,
地址: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(qū)龍澤南路47號
招生熱線: 138329072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