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今的教育丟失了靈魂。
教育的靈魂是什么?是育人,這是我們教育的根本、宗旨和方針。我們教育的一切環(huán)節(jié),我們教學的一切內(nèi)容、活動,都是為了育人。
在前面的新年禮物中,我借花獻佛,介紹了幾位記者和斯老師幾位學生的文章,他們的文章都是緊緊圍繞著“育人”這個主題展開的。斯老師是一位著名的小學語文教師,她創(chuàng)辦的五年制試驗班是用五年的時間,趕超六年制的平行班。她在這個班上并不是只抓識字量、作文量和升學率,而一直把育人當做核心,把育人貫穿在課堂教學、課文講解、師生問答、個別談心和家庭訪問等全部教學生活中。斯老師根據(jù)每位孩子不同的性格和特點,精心設(shè)計各種特有的方式,把思想道德品質(zhì)的教育像春雨一樣澆灌到每位學生的身上,滲透到每位孩子的心坎上,使這些小頑童、小淘氣、小公主、小闖王、小尾巴都健康成長為品學兼優(yōu)的好學生。這些當年的孩子,現(xiàn)在都是五十多歲的中年人,他們回憶說:當年斯老師五年制對她們的教育,使他們終身受益,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,他們現(xiàn)在都是工作單位上的骨干。由于時代的影響,這個試驗班的學生,高中時期都是在文革中度過的,所以沒什么人成為博士、院士。報道中劉紅和李慶蓮的一段對話十分感人,劉紅自認為沒有取得突出的成果,不好意思參加相聚去見斯老師,斯老師知道后,就讓李慶蓮轉(zhuǎn)告劉紅:我們要培養(yǎng)的就是普通的人。劉紅聽到斯老師講的話,非常高興,立即興高采烈地參加了這次師生聚會。
新華社兩位文教記者在1963年到這個試驗班上去蹲點,以敏銳的眼光,從“獨特的視角”寫出了長篇通訊《育苗人》。我對古平、徐文的思想水平非常欽佩,十分贊賞。我認為,斯老師所創(chuàng)造的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(zhì)教育的理論和實踐,豐富了我們的兒童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。她從沒有責罵過學生,也從未開家長會批評過學生,在家訪時也從未向家長告學生的狀,她是和家長共同配合教育好每一位孩子。斯老師的思想道德品質(zhì)教育沒有空洞的、公式化的、八股式的長篇說教,她尊重每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,啟發(fā)他們的上進心、好奇心和同情心,使每個孩子都非常喜歡她、懷念她,并且終生紀念她。這對當前青少年學生的教育都是有借鑒意義的。
從77年到85年,社會上對教育總體上還算比較滿意的,但后來情況就開始起變化了。從85年起,教育領(lǐng)域的問題一個接一個爆發(fā)出來,學生學業(yè)負擔日益加重,亂收費泛濫,應試教育越演越烈,社會上對教育的怨言、不滿意的意見越來越強烈,尤其是近十幾年,社會上的腐敗,官場上的腐敗,嚴重侵蝕了我們教育領(lǐng)域,有的校長貪污被抓起來,有的校長、博導抄襲剽竊、說假話騙人。一個小學校長竟能貪污一個多億,這些事情在過去不用說聽,連想都是很難想象的,可在今天教育領(lǐng)域不僅發(fā)生了,而且在不斷地蔓延、擴展。所以我說:我們當前教育問題是丟失了靈魂。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,應試教育取代了德智體的全面素質(zhì)教育,十多年的育人過程蛻變成應付考試、追求高分數(shù)、追求高升學率、浮躁短視、急功近利;沒有理想、沒有信念、不談道德、甚至弄虛作假、不講誠信、摧殘學生......把公益事業(yè)變成謀取暴利的產(chǎn)業(yè),權(quán)欲、錢欲、物欲、貪欲,以使教育變成某些人和某些機構(gòu)的搖錢樹,成為當前壓在廣大公眾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。
我們何時才能把教育變成孩子們受教育的大花園,變成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天堂,使教育領(lǐng)域成為重現(xiàn)藍天、白云、青山、綠水的一片綠洲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