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解說】這是汶川地震重災區(qū)――北川中學的救援現場,在率先到達的救援隊伍中,有一支特殊的小分隊,他們共搶救出25名幸存者,清理出60多具遇難者遺體。這支小分隊的成員都是來自千里之外燕趙大地的普通農民,他們有一個響亮的稱謂――“唐山十三義士”。
【解說】還愿,是經歷過生死考驗的唐山人最樸素的報恩之心。三十多年前,唐山大地震時,4歲的宋志永在震后第3天因重度肺炎而生命垂危,是上海醫(yī)療隊的醫(yī)生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。
【解說】燕趙大地,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。盡管這些村民的日子并不寬裕,但共同的心愿讓十三個農民兄弟很快聚在一起,商議自費租輛中巴車去南方救災,他們中有兩對父子、三對兄弟,年紀最大的62歲,最小的19歲,宋志永被推選為隊長。
【解說】除夕傍晚,宋志永與妻子道別,準備踏上南下救災的遠征。
【同期】宋志永:我愛人流淚的時候,我只能跟我兒子說話,我說,小坤。“职肿吡,我說呢,一定要聽媽媽的話,我就這一句話,然后上車就走了。但是呢,車從家里開走以后,在半路上,我感覺到心里其實挺不是滋味的,我也感覺到,畢竟說呢,咱們肩負這個家庭的責任呢!
【解說】小分隊中只有宋志永會開車。一天一夜的長途奔波,他始終沒有合過眼,困得不行的時候,只能掐自己大腿。大年初二凌晨,他們趕到受災最嚴重的湖南郴州。此時,供電系統(tǒng)已完全癱瘓,這里成了冰雪中的孤島。宋志永連夜找到電力搶險指揮部,對正為人手發(fā)愁的總指揮說。
【同期】宋志永:我們來了十多個農民,我說到這兒都想幫個忙,我雖然說呢,可能我們不是對這個電力有特別的技術,但是我們運材料沒有問題,我們有的是力氣。
【解說】十三個農民兄弟隨即被編入電力搶修先鋒隊,他們轉戰(zhàn)在山區(qū)和村鎮(zhèn)間運送供電設備,每天早晨5點出發(fā),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。
【同期】宋志永:當時最難的就是往上抬電線桿,因為一根電線桿一千多斤,山上的路根本沒法走,全部是幾十公分寬,我們得站在雪里邊走,往下一踩,整個雪沒了,都直接到膝蓋以上,沒了,但是也得頂著往上走。
【同期】王加祥:那肩膀頭腫得這么高,那也咬牙堅持著。
【解說】最初幾天,由于水土不服,他們中的好幾個人拉肚子、感冒發(fā)燒,都自己悄悄地用藥頂著。所有村鎮(zhèn)都通上電后,十三個農民兄弟也要啟程返鄉(xiāng)了。依著他們淳樸的心愿,只想悄悄地來,悄悄地走。
【同期】宋志永:我們回程臨出發(fā)的時候,當時去了一千多人,全是自發(fā)的。當時我們走不了了,下邊所有的人,把我們圍得水泄不通啊,全部是拿著東西的,拿著錢的,全部不讓我們走,就是給我們捐款。